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滚动新闻 > 光大金融:信贷投放提速、政府债发行放量等多重因素共振推升降准必要性,汇率阶段性趋稳为货币政策打开一定操作空间

光大金融:信贷投放提速、政府债发行放量等多重因素共振推升降准必要性,汇率阶段性趋稳为货币政策打开一定操作空间

查看 财诺大师 的更多文章财诺大师2023-09-16【滚动新闻】1911820人已围观

9月14日,央行宣布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继3月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后,此次是年内第二次降准,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点评

一、信贷投放提速、政府债发行放量等多重因素共振,推升降准必要性

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修复背景下,深度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的必要性升高。“8·18”三部门会议释放较强稳信贷信号,有望对年内剩余月份信贷投放景气度形成较强支撑。会上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并指出“主要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继续发挥支柱作用”。政策驱动力度加大背景下,8月信贷读数明显改善,月内新增1.36万亿,同比多增868亿。参考2022年三次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后情况,预计本次会议“稳信贷”效果9月仍可持续,年内社融增速拐点已出现,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逐步修复,降准必要性增强。从时间维度看,一般而言降准等中长期流动性深度释放的时间间隔基本在半年左右,继3月全面降准以来,本次降准时间间隔已达6个月。

短期看,政府债集中放量等因素对流动性形成阶段性扰动,此时降准亦可有效缓释资金面压力。1)近期政府债发行再度提速,本周(9月11-17日)国债、地方债合计净融资约3234亿,较上周多增约1207亿,预估月内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达1.13万亿,将对银行间流动性形成一定抽水。2)月中缴税高峰、季末信贷投放发力,叠加中秋、国庆“双节”因素,机构预防性资金需求提升,大行融出意愿有所降温,上旬大行隔夜日均净融出规模约3.5万亿,较8月减少约7000亿。3)MLF即将迎来到期高峰,9月MLF到期4000亿,Q4仍有2万亿到期,整体续作压力较大。

上述因素共振影响下,9月上旬资金面维持偏紧状态。截至14日,月内DR007、AAA 1Y-NCD利率均值分别为1.99%、2.35%,分别较8月上旬上行19bp、4bp;DR007-OMO、NCD-MLF利差均值分别为19bp、-15bp,分别较8月上旬走阔29bp,倒挂程度收窄18bp。从近几个交易日看,资金利率中枢边际上移,债市利率出现一定调整,理财资产端赎回压力略有抬头。现阶段降准释放流动性,缓解资金面压力,释放宽松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

二、股、债、汇联动效应仍在,近期汇率阶段性趋稳为货币政策打开一定操作空间

在我们前期报告的分析框架内,当前阶段股、债、汇市场的联动效应会对广谱利率自由度形成一定约束,平衡好内外部均衡、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是影响货币政策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从近几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伴随汇价贬值压力的缓释,货币政策掣肘因素有所消减,降准存在阶段性窗口。近期RMB汇率承压,但央行在9月11日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专题会议上强调管理部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三有三坚决”的强势表态,结合前期中间价逆周期调节因子、调降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离岸市场发行央票、控制拆借等量价操作效果显现,叠加8月金融数据表现向好,多方力量引导汇率回落至关键点位下方,做空RMB成本大幅上升。随后,美元兑人民币在岸即期汇率收盘价自9月8日7.34的峰值点位回落至13日7.28附近,离岸即期收盘价亦自7.34同步回落至7.27附近,即期-中间价价差自9月5日1305点峰值回落至14日827点处,贬值预期有所降温。在单边预期弱化、汇率有所企稳情况下,降准迎来阶段性时间窗口。

降准后短期内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中长期走势仍以国内外基本面为主线逻辑。我们回溯2015年以来发生的16次全面降准,央行公布降准次日(t+1)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较降准当日变动幅度均值分别为51、20bp,即较短时间内会对汇率形成一定贬值压力。但观察中长期限内汇价变动,发现多数情况下,t+7时点汇率贬值趋势放缓或有所扭转,降准释放的“稳增长”信号或逐步被市场消化;而t+14及更长期限汇价则变动不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汇率走势向长期经济基本面逻辑回归。

往后看,短期内,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环境下,降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传导“宽货币”信号,人民币汇率或仍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考虑到央行仍有较强的“稳汇率”诉求,预计突破关键点位概率相对较小。中长期视角看,汇率仍取决于国内外基本面情况,伴随后续房地产、城中村改造、地方政府化债等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经济景气度复苏或可对汇率形成支撑。

三、本次降准时点选择超预期,或基于稳增长、城投化债等多方因素协调考虑

针对近期市场资金面偏紧的状况,9月8日以来,央行连续通过OMO超额投放流动性,令市场对降准预期有所降温。但14日却意外转为净回笼2200亿,旋即在晚间宣布15日降准。市场虽然能够预期降准的必然性,但时点选择超出预期,甚至感到“临时性”。

本轮降准的时点选择略超预期,同2015-2016Q1操作类似。根据过往经验,近年来降准从官宣到实际落地的时间间隔基本在5-10日左右。本次央行于9月14日宣布降准0.25pct,并于次日实施,期间间隔仅为一天,超出市场预期。回顾2010年来,官宣后立即实施的降准操作仅出现在2015年2月4日、4月19日、6月27日、10月23日和2016年2月29日。对比以上五次降准的宏观背景及具体操作,发现主要有以下共同点:

1) 宏观景气度相对低迷,稳增长诉求强。上述五次降准操作均集中在2015-2016Q1,期间宏观环境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面临结构性问题,下行压力加大。同时,降杠杆、产能出清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违约风险攀升,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这一背景下,政策端稳增长、降成本、调结构诉求较强。

2) 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存贷款降息等组合发力,发挥总量、结构双重功能。2015年四次降准均是全面降准+定向降准或降息配合操作,且反复强调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能力,突出对“小微、三农”等领域融资支持力度,总量工具亦承担了部分结构性作用。

着眼当下,本轮快速降准同2015-2016Q1期间降准有部分相似之处,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1) 经济磨底期内稳增长诉求升温。当前仍处在经济指标磨底阶段,8月CPI、PMI、出口等数据表现呈现边际改善迹象,但需求修复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这一背景下降准可释放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助力基本面转入复苏通道。

2) 配合下阶段地方政府化债等工作,营造宽松友好货币环境。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任务仍重,预计后续仍有前期结存1.5万亿左右额度转增再融资债发行计划,逐步完成地方存量隐性债务的置换化解。这一情况下,流动性不宜过紧,资金面维持平稳宽松的诉求升温。

3) 综合资金面扰动因素、汇率阶段性维稳的现状,相机释放流动性预先调整安排。除9月4000亿到期外,Q4即将迎来年内MLF到期高峰,平均单月到期规模约6667亿,若不进行预先资金安排,届时央行或面临较大续作压力。

整体来看,考虑到近日人民币汇率有所企稳回升,我们认为本轮降准是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综合多重目标考量,多重利益协调,所做出的相机抉择结果。

四、降准有助于呵护资金面平稳运行,小幅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

光大金融:信贷投放提速、政府债发行放量等多重因素共振推升降准必要性,汇率阶段性趋稳为货币政策打开一定操作空间

本次降准或将带来以下影响:第一,在政策驱动的信贷活力恢复、政府债券发行提速、MLF大量到期背景下,降准有助于及时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呵护资金面跨季平稳运行、维持信贷投放持续性,护航经济稳增长;第二,本次降准或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将直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降低37家样本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约53亿;第三,降准所释放的呵护市场流动性的信号意义较强,可能推动金融市场广谱利率下行,同业拆借、回购、NCD等利率水平或有所降低,15日OMO和MLF操作量将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也有助于银行体系控制市场类负债成本。15日,央行增量续作5910亿MLF,对冲日内4000亿到期,基础货币净投放1910亿。同时,7D-OMO投放1050亿,日内到期3630亿,短端资金净回笼2580亿;再度开启14D-OMO操作,15日投放340亿,呵护跨节资金面。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呈现“锁短放长”特点,为机构深度注入中长期流动性的同时也适度收紧短端资金,防范资金空转套利风险。

降准对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改善幅度微小,未来进一步强化负债成本管控仍有必要。虽然降准有助于银行体系控制负债成本,但初步测算改善上市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不足1bp,直接影响较为微小,难以对冲6月份以来资产端一系列降息操作,包括LPR报价连续下调、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等。甚至不排除降准后,市场仍对银行资产端让利产生更强诉求。鉴于23Q4和明年初时间内银行体系NIM收窄压力仍大,预计银行体系增强负债成本管控仍需要有进一步安排,未来仍可能继续下调存款利率或MPA考核上限。

五、降准释放有利于资本市场信号,银行板块短中期表现不一

从银行股投资角度看,T+30日跑出相对收益概率较大,相对沪深300涨幅平均为2.7%。复盘2019年9月以来的7次全面降准,央行在宣布降准后银行股T+1、T+5、T+30日表现:

1)T+1日:绝对收益、相对收益均不明显。央行宣布降准后,次日银行指数收涨的次数仅2次,涨幅分别为0.84%、1.66%之间;收跌的次数为5次,跌幅在0.2%~2.9%之间;银行指数共有3次跑出相对收益,相对沪深300涨幅在0.2%~0.3%之间。

2)T+5日:跑出绝对收益概率较大,但相对收益并不明显。央行宣布降准后,T+5日银行指数收涨的次数为5次,涨幅在0.1%~0.9%之间;收跌次数为2次,跌幅分别为0.17%、2.95%;银行指数仅2次跑出相对收益,相对沪深300涨幅分别为0.41%、1.24%。

3)T+30日:跑出相对收益概率较大,银行指数平均跑赢沪深300指数2.7pct左右。央行宣布降准后,T+30日银行指数收涨的次数为3次,涨幅在3.5%~5.5%之间;收跌次数为4次,跌幅在0.4%~8.7%之间;银行指数5次跑出相对收益,相对沪深300涨幅在0.04%~5.5%之间,平均跑赢沪深300指数2.7pct。

综合判断,本轮降准表达了监管对维持流动性体系合理充裕的态度,对资本市场也释放了善意的信号,是7月政治局会议以来,监管加大“逆周期”调节,护航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综合手段之一,部分有助于改善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并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宏观经济企稳向好之前,我们认为刺激性举措仍有进一步加码空间。

下一阶段,伴随着MPA在制造业、普惠、民营企业等领域贷款进一步加力,房地产“三保”领域、城中村改造等政策出台,银行体系下半年“宽信用”可能有所改善。与此同时,出于维持资本补充、防范风险、稳定分红等方面的需要,当下银行业ROE稳定诉求加大,资产端定价的下行压力将向负债端传导,从而缓解NIM收窄。现阶段银行板块基本面总体稳健,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呈现较强的防御属性。

风险提示: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出台力度不及预期,融资需求恢复较弱。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