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汇期货 > 碳中和周报(第115期)丨中美发表声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中方在世贸组织提交CBAM政策相关提案;三项CCER重要配套制度发布

碳中和周报(第115期)丨中美发表声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中方在世贸组织提交CBAM政策相关提案;三项CCER重要配套制度发布

查看 财诺大师 的更多文章财诺大师2023-11-26【外汇期货】6207784人已围观

2023年,中国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随着“双碳”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双碳”工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进一步影响生产和消费两端。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中美发表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中方在世贸组织提交CBAM政策相关提案;三项CCER重要配套制度发布;国家能源局与世行合作开发中国能源革命促进项目。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中美发表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近日,中美联合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

在能源转型方面,声明指出,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中美两国计划重启双边能源政策和战略对话,就共同商定的议题开展交流,推动二轨活动,加强务实合作。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针对即将召开的COP28,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这是缔约方对力度、落实和合作进行回头看的重要机会,以符合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低于2°C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之内,并与缔约方决心保持1.5°C温控目标可实现相一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美两国合计排放了世界上近40%的温室气体,中美携手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至关重要。本次声明不仅意味着双方在应对气候危机上达成诸多共识,为即将召开的COP28的全球盘点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碳中和周报(第115期)丨中美发表声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中方在世贸组织提交CBAM政策相关提案;三项CCER重要配套制度发布

2、中方在世贸组织提交CBAM政策相关提案

11月13日至14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2023年度第三次会议。会上,中方在今年3月和6月提案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碳边境调节机制有待多边讨论的政策问题》提案。提案聚焦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相关的政策问题,提出若干需要在多边开展专题讨论的具体问题。

提案指出,在探索通过贸易政策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过程中,碳边境调节机制将碳排放、碳强度和碳足迹等环境政策工具指标与加征关税或边境调节等贸易政策相结合,并以单边方式推进,引发了较大争议。相关多边讨论应当确保开放、非歧视和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同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就碳边境调节机制,中方提议围绕措施原理、制度设计、贸易影响、环境贡献、包容性和数据保护六大专题开展专题讨论,聚焦碳排放默认值的确定、碳边境调节机制的适用情形、世贸合规性、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资金用途、数据报告和互认等具体问题,鼓励成员提出更多的政策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政策问题作出贡献。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相关问题一直是世贸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会议的讨论焦点。我国是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CBAM实施对中欧贸易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国未雨绸缪,对CBAM的规则设计及其影响做好跟踪评估,为及时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提供了中国方案。

3、三项CCER重要配套制度发布

11月16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活动,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

与此同时,北京绿色交易所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护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秩序,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

这三项制度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配套制度,意味着碳减排项目将可以据此实施参与碳交易,未来包括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项目将凭借碳资产属性增值。

根据文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所属行业领域包括能源产业(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力、热力或燃气,或在能源生产活动中采取能效提升、低碳电力、燃料/原料转换等减排技术和措施;也包括能源需求端的:在能源需求侧采取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燃料/原料转换等需求侧响应技术和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运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项制度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交易市场制度基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和各参与方合法权益。

4、刘世锦: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全口径碳核算体系

11月15日,2023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回顾与展望,聚焦国家、行业等层面的低碳转型,探讨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创新打破碳排放空间有限对发展的约束。尽管初期会面临许多压力,创新能力一旦形成,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超过预期的增长动能,使增长与减排相互冲突关系转化为相关协同且共赢的关系。

在此背景下,刘世锦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创新型碳替减,通过低碳、零碳技术替代传统高碳技术以达到减碳目的。他提议,将创新型碳替减纳入全口径碳核算体系,形成包括产出增量与存量、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在内的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客观评估创新带动的碳替减在绿色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刘世锦还提到,中国在创新型低碳绿色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包括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以及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活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他认为,这些优势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赢。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是重点工业、重点省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创新型碳替减有助于在“十四五”这个关键时期,减缓企业减排压力,同时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当然这些都需要基于“创新”二字。

二、绿色金融周报

1、国家能源局与世行合作开发中国能源革命促进项目

11月10日,国家能源局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发了“中国能源革命促进项目”,拟申请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支持。项目通过开展政策研究和相关试点活动,促进中国电力与供热领域的清洁低碳发展。按照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申报管理的有关规定,将项目的“环境与社会管理框架”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框架”文件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30天,自2023年11月10日起至12月9日止。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支持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和省市层面的能源转型示范,提高电力领域和供热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推动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本项目包括三部分活动内容:一是国家层面能源转型政策与管理框架,二是省级层面试点示范,三是能力建设与项目管理。其中,“省级层面试点示范”将开展供热领域的脱碳行动,具体包括研究改善供热领域规划实践;研究建立可持续地热供暖法规框架;推广陕西省供热领域改革与脱碳发展经验;开展取暖监测体系研究与平台开发;研究居民取暖创新机制,开展供热计量计费的市场化服务试点。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必须大幅减少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尤其是电力和供热领域高度依赖燃煤。21世纪以来,中国利用全球环境基金 (GEF) 资金,通过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了一系列GEF项目,有效推动了能源减碳行动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2、马骏:落实ISSB准则应从上市公司和大银行开始

11月17日,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办的北京国际可持续大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经济体都应该构建以ISSB为基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落实ISSB准则应该从上市公司和大银行开始。

马骏表示,中国自2016年发布了绿色金融指导意见以来,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作为绿色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息披露,在动员绿色资金支持可持续经济活动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信息流”作用。作为企业和项目的主体,必须要披露相关的可持续信息,才能让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识别那些是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活动,才能将资金有效地配置到这些活动中。过去,治理环境污染曾经是我国绿色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以以前的环境信息披露注重于污染物排放信息。未来,在“双碳”目标之下,碳排放等气候相关信息应该成为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国际合作角度来看,各国携手建立以ISSB准则为基础的具有全球可比性、兼容性和一致性的披露标准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克服由于各国披露标准不一而导致的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障碍。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于6月26日正式对外发布ISSB准则,标志着可持续信息披露从以自愿披露为主向强制披露要求的重大转变。ISSB准则变成国际的通用准则将会是未来的大趋势,企业内部一定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在业务中有意识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措施,做好可持续信息披露和ESG实践。

3、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类报告

11月16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京召开首届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年度ESG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ESG行业报告(2023年)》和《中国上市公司ESG价值核算报告(2023年)》,全面展示上市公司ESG工作实践及趋势,为相关市场主体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A股公司中有1767家发布了2022年度ESG类报告,占比提升至35.18%。其中,设置碳减排措施的公司数量达3161家,占比增加18.3%;环保投入总额达1.29万亿元,绿色收入总额达4.79万亿元,较上一年度提升56.9%。央国企不断加强ESG信息披露,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ESG是全球应对气候挑战、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和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积极践行ESG,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4、恒丰银行首笔“林权+碳汇”绿色惠农贷款落地烟台

近日,恒丰银行首笔“林权+碳汇”的绿色惠农贷款落地烟台,用于支持烟台绿村林业有限公司林地经营。“林权+碳汇”贷款是为从事林木培育、种植或者管理的企业专门设计的特色信贷业务。针对林业碳汇签发周期长、价值实现难等问题,这一贷款担保方式以林地经营权和碳汇价值的远期收益为抵质押物,有效盘活了绿色资产,提高了碳汇资产流动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组以项目林地产生的固碳量为切入点,以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林业碳汇价格计算项目碳汇价值,并以碳汇远期收益进行质押为客户发放100万元贷款,实现了林业碳汇的社会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践行ESG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该项目的顺利落地,盘活了长期搁置的碳汇资产,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林地经营抵押担保不足的融资难题,及时满足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 

5、二三线城市低碳酒店覆盖范围广

近日,在《携程低碳酒店标准》正式发布近一个月之后,申请加入该标准的酒店数量在快速增长。在申请加入的酒店中,二三线城市覆盖范围广,在低碳热门城市TOP10中占据8席。从消费侧看,80、90、北上广深,是低碳消费主力人群的基础画像。

据悉,携程低碳酒店标准于2023年10月推出,具备可量化、可检测、可提升等显著特征。该标准以大数据为基础,基于酒店体量与酒店电、燃气用量、低碳举措等测算、校验出单客房单日的碳排放量,并结合各区域不同星级,拟定入围门槛,与合作伙伴共同向《巴黎协定》2030年控温1.5℃的目标努力,这也是携程集团ESG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环境友好战略的重要体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可持续发展、ESG与责任理念持续增强,酒店行业的绿色低碳步伐在加快,多家品牌在推进自有绿色发展措施之外,也在积极认证行业标准。低碳酒店标准的搭建和实施,既彰显了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强,也体现出中国消费者正向绿色低碳消费观念转型。

Tags: